如何正确选购采血管呢?

2020-10-06

     首先应该根据采血管的用途进行选择,采血管按标本采集类型分类可分为血清管、血浆管和全血管三大类。

一、血清管

血清管的基本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凝血过程,在离心机的协助下分离出完全血清或血小板血清,同时在标本贮存期内保证血清的生物、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异或污染。这类真空采血管包括不含添加剂的红头管、含促凝剂的橙头管以及含分离胶的黄头管三类。

在选购血清管时应注意:

1、真空采血管经离心分离血清后不得有血液附壁及显性或隐性溶血

2、胶塞与采血管内壁接触部位不得有血液黏附。

3、分离后的血清不得有纤维蛋白二次析出。

4、橙头管在室温25℃左右时应在15分钟内血液完全凝固、塑胶采血管应在20分钟内血液完全凝固

5、黄头管内分离胶比重应准确,约为1.045-1.0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不应有小子物质析出,分离后的血清中不得出现微小凝块或纤维蛋白丝。

二、血浆管

血浆管的基本用途是提供高质量血浆标本,这类真空采血管常用的有绿头管、蓝头管和灰头管。绿头管以肝素的钠盐或锂盐为抗凝剂,常用于快速生化试验、血流变试验等。蓝头管含有0.109mol/L柠檬酸钠缓冲体系作为抗凝剂,抗凝剂与血液的体积比为1:9,主要用于血凝试验。灰头管含有血糖稳定剂氟化钠及抗凝剂草酸钾或EDTA,用于血糖试验。

在选购血浆管时应注意:

1.绿头管中肝素的浓度应在1230P/mL,低于下限会出现微小血凝块,高于上限时过量的肝素会引起血液中的红细胞皱缩,红细胞内的物质会释放到血浆中引起很多化学成分的异常增高。

2、蓝头管内柠檬酸钠溶液与血液的体积比例必须保证在1:9,因为柠檬酸钠抗凝剂的含量会影响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进而影响血凝实验的结果,当血液和.109M柠檬酸钠溶液的比例由9:1降至7:1时,APTT试验的结果就会有显著的升高:降至4.5:1时,PT试验结果就会有显著改变。

3、蓝头管的管壁硅化很重要,这取决于制造商的生产工艺是否先进,在临床上因为血凝试验要求较大限度减少管壁对凝血因子的吸附。另外,在选择塑胶蓝头管时尤其要注意制造商是否掌握管壁处理技术,目前,某医院使用的一批次真空采血管(含0.109M柠檬酸钠的蓝头塑胶管),由于发现管内抗凝剂体积大量减少,个别管子甚至看不到液体抗凝剂,导致无法使用,原因是由于该采血管管壁处理不当,因为塑胶管材质为PET材料,本身具有亲水性,若在做管壁处理的时候不能形成疏水隔离膜,即可能产生以上状况,无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传统的灰头管一般以草酸钾一氟化钠为抗凝体系,由于草酸钾抗凝剂易引起不正常溶血,因而推荐使用氟化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复合体系,即可保持血糖的稳定又可避免外源性凝血及溶血的风险。

三、全血管

用于采集全血的真空采血管的质量优劣,取决于采血管本身的洁净度及所含的抗凝系统对细胞体积、形态的维持。这类真空采血管主要包括紫头管和黑头管。紫头管以EDTA二钾盐为抗凝剂,常用于血常规实验黑头管含有0.129M柠檬酸钠抗凝剂,主要用于血沉试验,包括提供直接标本的动态血沉管和需要标本转换的13×75mm短管。

在选购全血管时应注意

1、紫头管的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必须准确,EDTA二钾盐的一般浓度是1.5~2.2mg/mL。如果抗凝剂含量少,血液中会出现小凝块:如果抗凝剂含量过多,当EDTA二钾盐的浓度达到2.5mg/mL,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也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改变都会使血常规检验和血细胞计数得出错误结果

2、应重视真空采血管的微粒污染。容易引起真空采血管内部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生产环境太差或采血管未经有效清洗处理及硅化。引起采血管内部污染的不溶性微粒直径一般都是在1~25m。由于目前国内医疗机多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其计数原理都是电阻抗法或激光法,这两种方法都以液体中细胞的直径大小和形态来区分血细胞种类,由于真空采血管中污染微粒的直径与正常的血细胞十分接近在血细胞计数分析时会被误计为红细胞、血小板或白细胞,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另外,质量差的真空采血管管壁未经有效硅化处理易造成血小板附壁。

3、黑头管的柠檬酸钠抗凝剂与血液的体积比一定需要保证1:4,其真空度和抗凝剂含量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

4、使用标有微生物限度或菌的真空采血管据《临床检验杂志》2005年第23卷第5期报道,2004年甘肃省某肿瘤医院一位75岁的病人在血常规试验中被检出白细胞异常增高,随即做涂片染色,结果显示白细胞数不多,形态也无异常,检查原因为采集血液的真空采血管内滋生真菌造成白细胞假性增高。因此,在选购真空采血管时一般选择无菌管或标有微生物限度的真空采血管。

采血管.jp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