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管临床常见不良事件的表现及改进方法
一、真空采血管产品不良事件主要表现有
①试管内有异物;②胶塞脱落;③抗凝剂添加不足;④分离胶变性;⑤负压不足或过高;⑥添加剂有杂质;⑦采血试管破裂;⑧采血试管选择错误,影响检测值准确性;⑨血样未正确混匀,致使血样溶血或凝血;⑩采血量过多,超出抗凝剂能力范围,导致细小凝块等。
二、采血管产品临床使用中风险点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
1、产品质量差异
产品质量存在差异,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张小燕等在血常规检验中,在同种仪器下进行标准测定,发现5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DTA-K2真空采血管在出现计数错误、仪器报警等差错率存的差异,进口管优于国产管。研究表明,国产真空采血管与进口真空采血管在产品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因价格便宜,部分医院仍以国产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故要求相关科室做好品牌的筛选、产品的验收及使用中的质量监控。
2、材质差异
真空采血管的材质多为普通玻璃管和塑料管。王延群研究发现,玻璃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结果显著高于塑料管,纤维蛋白原
(FIB)值低于塑料管,玻璃和塑料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指标的检测有影响(P<0.05)。有研究认为玻璃材质真空采血管可能会因进入Pb、Cu等重金属而对血样的蛋白质类指标的检验带来影响,而中性玻璃容器如果管壁不光滑或硅化不好,也有可能导致凝血因子的激活,影响血样分析的准确性。因此更换不同品牌、不同材质或不同批号的抗凝管时应严格检查抗凝管质量并做好批间对比实验,并记录存档。
3、添加剂
我院曾发生多例因真空采血管的抗凝剂柠檬酸钠添加不足致凝血四项PT、APTT、FIB检测值偏高的现象。刘丹等在日常检验中发现因EDTA-K2真空采血管加入的甘油而导致77例血浆标本出现仅三酰甘油结果批量异常升高。故要求检验师增强工作责任心,分析影响标本检测的因素,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4、标签和说明书
有研究报道1974年加拿大曾发生5例由于使用非无菌真空采血管血液逆流而导致患者发生败血症的事件。虽然在国内尚未有此类事件发生,但在2004年有学者报告检出黏质沙雷氏菌存在于部分真空采血管。目前,真空采血管只有一部分为管壁无菌产品,因此,说明书、标签及包装应标识防逆流的警示标志。此外,标签易脱落、标识不明确、小包装未随附说明书等均不利于工作人员正确安全使用真空采血管。
5、真空度
真空度对检测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管内负压存在过高或偏低,可引起血液标本量过少或过多,甚至会因为负压偏低致血液被间断吸入负压管内而混有气泡造成溶血,或因过高的负压使血液迅速与管壁碰撞,造成红细胞破裂而产生溶血。
6、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
使用抗凝管采集血液时应控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采血量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抗凝剂与血液中Ca2+的中和,进而造成检测结果缩短或延长。汤晓催等研究证实当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不同时,对凝血四项结果有影响(P<0.05)。王志伟、于威等在复核时发现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不符要求致检验结果有偏差。故护士在操作时应严格按要求抽取血样体积。
7、真空采血管混用
临床上经常发现不同用途的真空采血管混用,导致检验值异常。有研究对百余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发现有11.14%~12.6%为错用真空采血管。管内不同添加剂可能会影响血细胞的形态,干扰检验的化学反应,影响检验结果。因此临床上应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避免错误选用真空采血管。
8、标本储存和送检时间
有研究表明血液标本的储存温度及放置时间的不同会对临床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海清将9份血液标本分别在4℃、20℃、37℃下存放2h、4h、6h后,其PT、APTT、TT、FIB、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DD(D-二聚体)与0h检验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临床采集血样后,应尽可能在2h内完成检验。
9、真空采血管采样顺序
张伟报道1例由于采血顺序上安排不当,使针头被混有抗凝剂的血液污染而再进行血清管采样时被带入电解质真空管,导致血钾检测结果升高。为避免真空采血管顺序错误使用,刘成玉和罗春丽将一次多管采血分配顺序做了明确规定,因此建议不同医院参照教材规定,并结合自身医院使用的采血试管、采血操作因素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标准的采血顺序。
10、止血带的放松时间
止血带压迫时间的长短也是造成溶血、影响血液成分改变的主要因素。钱佳等观察发现,当止血带结扎时间>1min时,300例血标本中有58例不同程度溶血,而观察组(<1min)仅5例出现溶血的情况,溶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采集血液时完成穿刺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避免各项检测指标出现变化。
11、其他因素
①标本未混匀:抗凝管、含促凝剂或分离胶真空管采血后立即颠倒5~8次,避免血液与添加剂未充分融合而致凝血。②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度造成溶血。③高血红蛋白症和各类贫血患者的采血量:护士可根据患者HCT值进行调整。